一、学科概况
bwin必赢创办于1998年,2004年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护理学方向)研究生,2005年增设护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增设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是全国较早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的中医药院校之一。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中西并重,厚实人文,强化素质”的办学理念,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格局,拥有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理事单位、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国家执业分类大典修订中医药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单位。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研型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以美国护理理论学家Jean Watson的“人性关怀理论”和芬兰护理理论学家Katie Eriksson 的“博爱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教育培养体系,将关怀理论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授课和培养过程中。设置康复护理研究、中医护理研究和老年护理研究3个方向,拥有一支团结向上、锐意创新的导师队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就业率100%。我校护理学硕士生培养模式已得到行业认可,并形成中医康复护理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满足现代护理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具备良好专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发展的新动态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工作,并具备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具体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本原理,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观、恪守学术规范;热爱护理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求是精神,能够严谨治学,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具有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
2.专业知识能力: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知识、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在系统掌握中西医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基础上,牢固掌握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担负或指导他人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中医护理理论及技术;系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的能力,以及获取和管理专业信息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身心健康素质: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和体育活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较强的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
三、研究方向
1.康复护理研究
2.中医护理研究
3.老年护理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6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前12周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入科研、临床和毕业论文工作。其中护理实践6个月,教学实践3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整个培养过程由本学位点指导小组共同参与。导师应为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负责,包括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和生活指导等各项工作。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提高硕士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硕士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硕士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硕士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研究生课程教学应及时将学术前沿、学科交叉,或者中医药当前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工艺、新材料类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广泛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团队学习、实践(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应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推动学生内涵式发展。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得少于33学分,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线,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线。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如下:
1.学位课
1.1 公共必修课:应修满8学分。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英语1》和《硕士英语2》,共3门课程。
1.2 专业必修课:应修满8学分。含《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科研思路与方法》《高级临床护理》和《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实践》。
2.非学位课
2.1 指定选修课:应修满11学分。含《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自然辩证法》和《循证护理》,共5门课程。
2.2选修课:硕士生至少选修6学分,可以在导师指导下从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中选修课以及全校硕士生课程库中选择。
2.3 补修:非中医药院校录取的硕士生,应补修《中医护理学基础》。补修的课程以自学、旁听的方式,导师考核,60分及格,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型
课程名称
总学时/
课内学时/实验学时
学分
考试方式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任课教师
1
2
学
位
课
公
共
必
修
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36/0
2
论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惠珍等
硕士英语1
72/54/18
4
笔试
√
人文与管理学院
陈斯歆等
硕士英语2
36/36/0
2
笔试
√
人文与管理学院
陈斯歆等
专
业
必
修
课
护理理论与实践
54/36/18
3
论文
√
bwin必赢
郑智慧、陈锦秀等
护理科研思路与方法
36/36/0
2
报告
√
bwin必赢
吴异兰、王冠明等
高级临床护理
36/36/0
2
论文
√
bwin必赢
李壮苗、梁文娜、刘芳等
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实践
18/9/9
1
论文
√
bwin必赢
葛莉、杨柳等
非
学
位
课
定
选
修
课
医学统计学
54/36/18
3
机考
√
中西医结合学院
蔡晶、许茜等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
36/24/12
2
检索
√
图书馆
林丹红、钟伶等
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由3个平台课组成)
54/36/18
3
实验
设计
√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彭军、李西海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18/0
1
论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惠珍等
循证护理
36/36/0
2
报告
√
bwin必赢
杨柳、戴燕铃等
选
修
课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学
18/18/0
1
论文
√
bwin必赢
陈立典、刘芳等
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
18/18/0
1
论文
√
bwin必赢
吴异兰、郑丽维等
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
27/21/6
1.5
论文
√
bwin必赢
郑丽维、陈锦秀等
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27/21/6
1.5
论文+教学实践
√
bwin必赢
陈锦秀、杨柳、葛莉、林雪娟等
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8/18/0
1
论文
√
bwin必赢
陈锦秀、邓丽金等
护理学术英语写作
18/18/0
1
论文
√
bwin必赢
王冠明、葛莉等
中医食疗与护理实践
18/15/3
1
论文
√
bwin必赢
杨柳、戴燕铃等
在导师指导下从课程设置表中选修课以及全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库中选择。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完成必要的理论课程修读,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开题环节。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所选课题必须在护理一级学科所属范围内,且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开展科研实验研究的硕士生需要有预实验才能开题。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工作的规定》,在进行开题报告前,通过查阅有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参加预实验,撰写一份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的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填写《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开题计划书》,经导师审定通过后,由学科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将开题报告正式稿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硕士生应按阶段以书面形式报告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
(二)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护理学术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可以是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循证研究等类型。论文表明申请人在本门学科上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科研设计和方法比较先进,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要求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清楚明晰,说理严谨透彻。学位论文格式按《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1—2006)和《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细则》有关规定执行。正文部分不少于2万字。撰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应保存以便检查。
(三)论文答辩:
⒈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答辩申请程序: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经导师审阅同意后,提出预答辩申请,由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提交研究生院进行科研诚信检测。检测通过者,按《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匿名评审规定》进行论文评审。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再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提出答辩申请,由学科学位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和答辩规则按《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基本要求和答辩工作规定》要求执行。
八、其它培养环节:
(一)护理实践
护理实践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第二学年开始,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由导师安排硕士生跟随导师或其他指导老师开展护理实践。硕士生的护理实践能力由实践单位护理部组织评定。
(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教学实践内容包括辅助理论教学、参与实训教学、教研活动和教研室建设,由导师和教研室主任协商安排。硕士生应参与教学工作的整个过程,实训教学不少于8学时。硕士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由教研室主任组织评定。
(三)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的时间至少12个月,进行学术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生掌握1-2种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研究。
(四)学术活动与发表论文等学术创新成果
硕士生学习期间参加学术活动是硕士生培养的必修环节之一。
1.参加学术活动
(1)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
①听学术讲座:含省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硕士生主讲的专题讲座。其它各类含由学校或导师组织、带领参加的讲座及省级以上各类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及讲座等,参加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等。
②作专题报告:作为主讲人,在学校(含学院、部、处)、医院及省级以上(含省级)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上作学术报告。含面向硕士生的讲座、面向本科生的相关学术知识讲座、参加校级以上演讲赛及辩论赛等。
(2)参加学术活动要求和计算方式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学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
计算方法
①听学术讲座以半天计为1次。
②参加1个硕士生暑期学校计为1次。
③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上作1场学术报告计为2次。
凡未达要求者,视为未完成培养环节,不予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3)参加学术活动登记办法
研究生每参加一次学术活动后,应及时在“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附件)进行登记(附上相关证明材料),经承办方、学院(医院)审核、确认。
2.文献综述
广泛阅读有关专业文献资料,是硕士生拓宽专业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法。硕士生在进行论文工作前,应至少阅读50篇以上的专业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出文献综述,并由导师审定。
3.发表学术论文
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等创新成果参照:“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基本要求”。
4.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必须完成的培养环节之一,包括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等方面。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完成 2 门人文素质课程修读。在实践能力训练过程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学校及学院通过人文素质讲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文体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5.其它有关问题
未按规定正式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可申请答辩,按期毕业,但暂不授予学位,允许其在毕业后2年内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后提出学位申请。若毕业后2年内仍未按规定发表学术论文者,不予受理申请学位事宜。
九、规定的阅读文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献, 以文献的最新版本为准)
[1]Patton, M.Q. 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4th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London, 2015.
[2]Alligood, M. Nursing theorists and their work(8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2014.
[3]袁长蓉,蒋晓莲. 护理理论(第二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4]孙玉梅,章雅青. 高级健康评估[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14.
[6]徐桂华.中医食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第十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8]陈立典.康复护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9]陈锦秀.康复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0]陈锦秀.护理管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11]刘鸣.系统评价、Meta-分析设计与实施方法[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2]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3]孙宏玉,范秀珍.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4]徐桂华.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5]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6]黄金月,夏海鸥.高级护理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7]傅华,施榕等.健康教育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8]何国平,赵秋利.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第2版)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9]李小妹,陈立.高级护理药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0]林丹红.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1]赵岳,杨惠玲.高级病理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十、授予学位
硕士生或具有硕士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于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硕士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任务,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并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要求者,授予硕士学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治学严谨。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护理教育和独立担负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